今天看来,高考已经成为了一项常态性的工作,每年考试的日期固定,题型相对稳定,录取流程越来越成熟。有关高考的任何变化都会提前几年公开方案,让考生做好充分准备。每一步改革的步伐都走得稳健而慎重。可是在当年,进大学考还是不考、怎么来考,可是一件充满悬念的事。
1977年8月4日早晨,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科学家、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。邓小平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。
1977年12月7日,北京市高考天。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,北京市考试共3天。
1977年,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
北京大学1977年新生开学典礼
上世纪80年代初,上海图书馆门口常见的景象。包括高考考生在内的学生,排队等图书馆开门,为的是抢个阅览室靠窗的位子。他们穿的大多是军便装、中山装、两用衫;背着帆布书包,脚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。
李克强和他的同学们,上面一排右一是李克强。教过77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亲切地称呼他们为“黄埔一期”。
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1994年全国高考中,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,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,望军不停地给大家夹菜,以示感谢
1997年7月28日,西安发榜了,许多高考生落榜。国家办的大学有限,社会办学的大学包括民办大学便应运而生。这是咨询会上,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。
2003年6月7日,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。2003年开始,高考考期提前1个月。
2014年临考前几天,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、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,迎接高考。
2015年6月5日,安徽六安,被称为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”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近万名高三考生前往市区备战高考,当地民众和高考考生家长过万人前往送考。
目前,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,很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那一份通知书决定了考生将在哪个城市读书,将来可能会从事哪个行业。当然,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金榜提名,但是行行出状元,就算考不上好的大学,学一门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关注微信
关注快手
关注抖音